近期,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,牽動大國關係。在烏克蘭政局變動、克裡米亞獨立、東部地區公投等不停變幻的背景之下,美俄置身其中,你來我往,同台對弈。先是頂住西方壓力、借勢推動克裡米亞入俄,後又呼籲烏克蘭東部推遲公投、命令俄軍從俄烏邊境撤離,在這場大國競技中,普京表現得既出其不意、強硬果斷,又長袖善舞、游刃有餘。與之相比,美國政府則顯得舉棋不定,“只有招架之功,毫無還手之力”。
  若將視線放長,回溯過去的一年,俄羅斯在對斯諾登事件和敘利亞危機的處理上,也比美國棋高一著。對於“意外的禮物”斯諾登,俄羅斯靈活運用法律法規與國際輿論,“有理有據”地為其提供庇護,美國政府雖持續對俄施壓,卻也無可奈何,最終不了了之。而留在俄境內的斯諾登則發揮了強大的“剩餘價值”:持續曝出的“監控門”事件不斷讓美國折損形象,一波波抗議浪潮使外交部門忙於“救火”、分身乏術,他至今仍是美國政府的一塊“心病”。在敘利亞化武危機中,奧巴馬的大棒高高舉起,又在俄羅斯的斡旋之下輕輕放下。普京在國際舞臺上收穫了“和平締造者”的好名聲,而美國則給沙特、以色列等盟友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“猶豫不決、言行不一”的差形象。
  在美俄的數次博弈中,美國緣何總是棋差一著?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個原因。
  第一,俄羅斯的戰略方向清晰明確,而美國的戰略邏輯存在漏洞。普京上任以來,一直強勢推進獨聯體國家的一體化進程,意圖整合前蘇聯地區,打造“歐亞聯盟”,因此在烏克蘭問題上,俄羅斯目標明確、胸有全局。而奧巴馬則將關註點放在亞太。美國學者卜大年曾撰文指出,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建立在兩場戰爭走向尾聲、反恐取得決定性勝利、美俄關係基本穩定這三個假設之上的,但目前這三個假設都不成立,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方向存在偏差,導致了危機頻發,戰略全局逐漸失控。
  第二,美國一直處於“收縮”與“進取”的矛盾中。金融危機重創了美國經濟,也打擊了美國的戰略自信。美國國內開始存在兩種聲音:一是“收縮實力”,振興本國經濟;二是“繼續進取”,維護全球領導力。美國國內戰略界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辯論,而奧巴馬政府也亟需一個明確的答案。
  第三,美國一直輕視俄羅斯。冷戰結束後,美國一直以勝利者自居,認為贏得了冷戰,但事實上是蘇聯自己放棄了比賽。對歷史的錯誤認知導致美國冷戰後一直像對待“戰敗者”一樣對待俄羅斯,像“戰勝國”一樣一手安排冷戰後的國際秩序,埋下了美俄矛盾的種子。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廣闊、軍事力量突出、經濟潛力巨大、擁有大國經驗與情懷的國家,俄羅斯一直追求著大國復興的夢想,在國際舞臺上獨樹一幟,發揮著重要作用,卻沒有得到美國戰略界足夠的重視。“既不知己,又不知彼”,美國受挫實屬必然。
  中國有句俗話:一著不慎滿盤皆輸。烏克蘭危機牽動著全球地緣政治變化,國際格局持續演進,國際秩序將走向何方?美俄切莫“當局者迷旁觀者清”,重陷“冷戰”或“大國爭霸”的歷史舊影。
  (董春嶺,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,海外網特約評論員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v88wvea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