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報訊 記者 梁曉瑩 通訊員 肖偉周 李志威
  遭遇宏觀經濟寒流時,處於“產業金字塔”低層次的中小企業,陷入外部訂單不足與內部勞動力流失的雙重困境。農民工眼中的“黃世仁”們,漸漸嚼出“楊白勞”般的無奈滋味。
  在孝南區東山頭的森工產業園,勞資博弈後出台的行業工資集體協商,給出一道耐人尋味的產業生態考題。
  話語權的逆轉
  3日,園區內紫竹林科技公司熱壓工段的張艷麗領到上月工資——4200元。這是實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後,她拿到的第一筆工資。“比過去高,關鍵是有2000元保底。”她笑著說。
  張艷麗2011年進公司,從學徒工乾到高級工。9月,她在孝南區木質板技能競賽熱壓項目中獲一等獎。
  可就在今年7月,她撅著嘴理直氣壯找老闆,鬧著要跳槽。“連著好幾天沒活兒乾,算了算整月拿不到3000塊。”張艷麗回憶。
  好說歹說,老闆加工資留住了她——生產線一個蘿蔔一個坑,像張艷麗這樣的熟練工,走一個損失可不小。
  當用工荒成為新常態,更多勞動者在與資本的對話中,取得話語權的逆轉。“年紀大了,不想上夜班。”同在這家企業的修補工段,51歲的女職工管新華也提出要求。10月起,公司同意她只上白班。
  榮翔木業公司車間主管張洪,上月代表職工方參加行業工資集體協商。“企業開工不足,員工收入就得減,當然想跳槽。我們要求付保底工資,訂單不足時不降薪、不裁員,這樣才有根本保障。”
  除此之外,職工代表們還提出,加班費要有標準,要豐富業餘文化生活,要有培訓機制,不准歧視孕產期女職工……
  企業家的苦衷
  房地產業遇頹勢,加上頻繁出現的工人跳槽,老闆們臉上,不見往年的喜上眉梢。
  去年全年,孝南區森工產業總利潤達1.4億元,增長37.1%。今年雖有新企業開工,但三個季度過去了,利潤增長僅1.9%。該區木質板行業協會會長、圓宏鐳銘木業董事長金西茂坦言,今年沒一家企業實現滿負荷生產,“能達到六成就不錯了。”
  外部經濟不景氣,企業家們想到質量求勝、轉型升級。但已習慣簡單重覆勞動的工人用腳投票,向老闆們無聲抗議。
  今年5月,園區一家企業改進工藝,要求工人們在修補面板時改用膠布粘貼,但工人已習慣打射釘,雖會造成板面損傷,但畢竟快啊!受不了這新要求,整個工段6名工人不辭而別,集體跳槽到馬路對面一家企業,導致老東家停工整整3天。“上了一條新產品線,結果60多個員工走了一半。因為新設備需要‘人機磨合’,產量不穩。”高牌公司總經理肖健說。
  勞動力的無序流動讓企業叫苦不迭。上半年,鐳銘公司一位槽口調刀工跳槽,去了相距僅600多米的另一家新企業,稱自己是“技術員”,月工資漲了1000元。不明底細的新公司在試用一段時間後,才發現是位“李鬼”技術員。
  勞資協商打開“心鎖”
  “不能單怪工人挑肥揀瘦、不講誠信。”東山頭辦事處工會主席左少奇說,園區內企業多由浙江、武漢等地的家族作坊式企業轉移到此成長,從個體老闆向企業家過渡時,應提高合理合法用工的意識。
  孝南區及東山頭兩級工會主動介入,引導企業家與職工代表敞開心扉集體協商,打開“心鎖”。
  這是一場持續3個多月的“車輪戰”。企業家顧慮,統一工資標準後,會不會喪失自主權?職工代表擔心,集體協商後,會不會讓企業家捆綁成“壟斷”團體?
  行業協會與工會搜集方方面面訴求後,經反覆多輪爭論,終取得平衡。上月14日,協會23家企業的資方代表與職工代表簽訂集體協議,綜合考慮崗位職責、技能素質、工作條件及強度,確定各級別員工相對統一的薪酬標準,決定設保底工資,並承諾行業不景氣時也不裁員、不減薪,提高員工在職培訓、業餘生活等方面的隱性福利。
  “我們將實行工資協商制度看作保護員工的起點。”肖健說,現在公司非常註意員工管理規範和心理調節,員工過生日還會送蛋糕。
  保證員工收入穩定增長,逼迫企業內部挖潛。紫竹林公司的徐振江夫妻負責板面貼皮,這兩天皮子沒到,廠里安排他們去裝卸尿素。企業省下從外面請裝卸工的費用,給老徐夫婦付搬運工資。“只要收入有保障,誰願意經常跳槽?”徐振江說。
  省總工會法律和集體合同部部長彭敏說,行業內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在沿海相當普遍,但在湖北還為數不多。“越是成熟的產業集群,越具備成熟的協商機制。其根本出發點是維護員工合法利益,維持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。”
  (原標題:寒流中的勞資博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v88wvea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